第366章 媒体争议  电影教师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2tshu.cc/17193/375.html

电影,你就读懂了中国从1978年到1997年这二十年的变化!”

《电影旬报》是日本最重要的电影杂志,每年由《电影旬报》举行的年度佳片评选,是日本最权威的电影奖项。而《电影旬报》对《飞行家》是赞不绝口:“这部电影举重若轻地的将这段深厚的历史变迁融入其中。那种旧时代的荣光像空气一样充斥在这部电影中,赋予影片一种悲壮的底色,电影中的乔正飞,如同张然所喜爱的《七武士》一样,用他们的妄想和不自量力的力量,为那种已然消逝的尊严做最后一搏。”

《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是美国最权威的电影杂志,这两本杂志不仅最为专业,同时也集中地代表了好莱坞业界的观点。每年在颁奖季中,这两部杂志给出的评论往往能够代表舆论的主流。不过在对《飞行家》的评价上,两本杂志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综艺》认为《飞行家》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电影,打出了100分的满分。综艺在评论中写道:“电影美得惊人,一个画面都好像是一幅画作,独立而带有美感,镜头独特移动的方式更有一种画卷般的美感。在剧中灯光的使用也巧妙的明确了几个年代和相应的寓意,例如78年的画面过曝最严重,画面带有强烈的毛刺感;92年逆光镜头多,反应人物与现实的冲突,97年则接近现实。影片在银幕比例上的创意更是一大亮点,电影的画面采用了1.37:1的标准比例,梦境部分采用了1.85:1的画幅,最让人震撼的是乔正飞驾驶着飞机起飞的时候,电影的画面缓缓展开,变成了2.35:1比例,就像打开一卷画,给人的内心以强烈的冲击!”

不过《好莱坞报道者》认为《飞行家》是一部糟糕的电影,他们的评分只有50分。文章写道:“《时空战士》让我们见证了一位天才导演的横空出世,而《飞行家》则让我们见证了一位天才导演的陨落。《飞行家》实在不像一部电影,而像一部舞台剧。其中最不像电影的地方,是它的镜头语言,以及场面调度。

用不同的光线来表现不同的时代,这个想法很好,但大量的过曝镜头和逆光镜头导致画面过于刺眼,让人很不舒服,观众难以入戏。正因为如此,很多记者选择了退场,大家觉得很难受。

《飞行家》另一个让人出戏的地方在于电影的景别缺乏变化,电影的画面没有纵深,只有横移。因此人物动作也如同舞台表演一样,借用楼梯,把人物码在上面,如同提线木偶,生活的质感都被桎梏住了。”

同样给出差评的还有英国的老牌杂志《帝国》,文章写道:“《飞行家》有很好的想法,将大量的社会新闻运用到了电影中。然而张然对这些新闻的运用只是皮毛,并没有深入进行探讨,没有像贾樟柯那样精准的表现当代中国社会的荒诞现实:消费狂热,社会溃败,官僚腐化,贫富差距,这些困扰着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

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关于78、92、97中国的记忆符号,绿军装,大字报、录像机、bb机,这些时代的道具轻易就能将观众从大银幕上拽入到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年代,进而唤起内心的共鸣。但遗憾的是整个故事的展开方式却如此平庸而乏味,选择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故事却与这个时代背景没有发生多么切实的关联和戏剧性的张力。

张然似乎是太着迷于在电影中安排进这些过往回忆,在电影的故事情节编排上,人物角色都成了鸡肋,沦为时代风貌的陪衬物,也就是说,作为电影中核心的人开始消失了,他们只是代表着我们常常见诸报端的各色既定人物形象。

大量的新闻融入导致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就像电影中被津津乐道的中国时代变迁的主线一样,人作为事件的主角却只剩下一个脸谱化的符号,大段大段的镜头用两张毫无表情的脸对视一代而过,我们却无法感受到人物的内心!”

《飞行家》的评论有点两极分化,但总体来说,还是好评为主。对这些媒体比较了解的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比较先锋的媒体几乎都给出了好评,而给出差评的媒体往往比较保守。

争议声中,《飞行家》的关注度急速攀升,成了整个电影节最受关注的影片!


第366章 媒体争议(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