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这么一个人, 你就会感受到深深的不舒服, 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堕落的邪恶气息。
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男主人公从不按常理出牌, 当你觉得他可能会害怕了, 他狡猾地向前冲了, 让你觉得他要愤怒了,他却腼腆的笑了。
杰克吉伦哈尔演的这个人物,大部分时候在笑, 说话声音很轻仿佛很懦弱的样子,他没有任何感情触觉,永远露着不满足又病态的笑容, 眼神空洞。
伊娃甚至对别人怀疑说道:“你们说杰克吉伦哈尔是不是特意去街头上学过那些卢瑟走路?”
因为在电影里,杰克走路永远是微微弯着背,穿着不起眼的衣服,两个手臂微微晃动,怎么看都像是洛杉矶街头常见的那种小混混卢瑟。
伊娃觉得,他应该观察了很久那些洛杉矶街头的卢瑟是怎么走路的……
阿佳妮在拍了几日之后,她很明确地给伊娃预言道:“相信我,这一定会是一部r级分级的片子。因为这内核太不适应未成年去观看了。太阴暗了。”
伊娃打了一个喷嚏,吸了吸鼻涕,没错很不巧她最近感冒了,为了不传染给别人,她只能离阿佳妮一段距离,“r级片也没关系,反正这类电影本身票房的主体就不会是青少年。”
《夜行者》显然不符合青少年的口味,只有有了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才会被这样黑色魅力的电影所吸引。
其实某种程度上,伊娃认为美国电影之所以能够走在世界前列,那是因为美国人喜欢自省。
美国电影会很赤-裸-裸地拍摄那种社会上病态的事情,而在一些国家,甚至连流个血都不行,更别说是批判自己社会了。
《夜行者》一点都不遮掩地告诉美国社会,整个美国的新闻媒体产业已经病入膏肓了,这就是写实电影真正的魅力。
然后她又问道:“你对你的对手,杰克吉伦哈尔的评价如何?”
阿佳妮非常满意而优雅地笑了笑,“非常不错的演员,你没发现他在表演这个精神失常一样的主人公的时候,非常入戏吗?甚至连他和别人的对话都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伊娃赞同阿佳妮的想法,“你说的没错,我也发现了,一开始,他和别人对话的态度是非常谦卑、恭敬、陈恳的,但是当观众发现了他的冷酷做法之后,这种谦卑、陈恳就变成了一种让观众恐惧的感情,原来他的陈恳只是为了拉近距离利用对方,他的谦卑只是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阴暗,他的恭敬只是因为不屑一顾。”
阿佳妮优雅的微笑,“所以,这个人物其实是一个英雄和反英雄的合体,他对社会毫无道德感,却又带着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美国梦,这就是这部电影最矛盾的地方,也是最令人反思的地方。”
伊娃感慨道:“杰克真的是太会演戏了。他整个人都给我一种伪装成正常人的精神病的感觉,但是阿佳妮,你演得也很好,比如刚才那一幕。”
刚才那一幕,是女主人公第一次看到男主人公拿来的现场第一手视频资料,当女主人公看到画面上那些倒在血泊里奄奄一息的人们。
她的反应竟然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她想着,太好了,又有一个能够刺激观众的大新闻了。
这种极端的反应甚至让伊娃都觉得有些不寒而栗,阿佳妮却把那种让人恐惧的表情克制地表现她的瞳孔中。
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集体感叹,“这真的是一部毁三观的电影啊……”
市场上那些流行的主流价值观在这部电影里影子都没了,什么家庭、爱情、人性,都没了,有的只有一黑到底的劲。
男主人公无底线地励志,无道德的奋斗,伊娃科迪这是在黑自己啊,黑美国人,黑美国社会,黑美国梦。
两位副导演有时候也会议论一下,“通常在别的影视剧里,都会交代一下,男主人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像《绝命毒师》,老白也是为了家庭才铤而走险的,但是在这里,伊娃一点没有交代男主角的背景,就是一步步挑战底线。”
“我不知道伊娃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也许,她就是想拍一个神经病,没任何理由作恶的神经病?”
而伊娃对此的解释是,“你们很疑惑为什么男主人公会变成这样的人?你们会这样疑惑就对了,因为到时候观众也会这样去疑惑,而我不需要交代任何观众也会想明白,因为男主人公这种毫无感情的人,就是美国这种社会造出来的。”
一个畸形的社会,才会造出一个畸形的人。
男主人公是,女主人公也是。
女主人公有一场戏,完全展现了这个人毫无道德底线的内心,明明被杀的一家是毒-贩,她不说,她非要说是富人区的白人灭门惨案,因为这样才会吸引那些白人来关注新闻,因为白人会担心生活在危险中。
所以夜行者黑完美国梦,黑完媒体新闻界,接着继续黑美国民众。
只有冷血自私的大众社会,才会需要撒谎、冷酷的媒体。
一开始,那些工作人员还期望伊娃能够在最后把这个变态的故事给扭转回来,让故事回到温暖的正轨上来。
至少让坏人没有好下场,或者至少让坏人意识到他的“坏”。
但是没有,男主人公就一个没有纠结、没有黑化、没有内心世界的人,堪称新闻界的汉尼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