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天工造物(中)  大明枭臣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2tshu.cc/143991/65.html

对应地学习,会好上不少。”

“而且,我还可以安排他们将字改成简体字,重新抄写一遍,这样可以多记下许多字。”

姜榆罔听到这个要求,心里佩服阿天的聪明,可以想到扫盲教育的好方法的同时,也暗暗头疼从什么渠道能得到书籍。

孟养城作为曾经的大明孟养军民宣慰司的驻所,的确应该是存在存在一些汉字的藏书存在的,不过这可能需要与当地许多大寨子进行交涉了。

他最终想出来了一个还算可以的办法:“让陈子羽取五十两银子,找一名执行官,带一名机灵的情报员来做此事,再秘密单独安排两名情报员,暗中监督他们的动作。”

姜榆罔的个人财物主要以银两为主,主要来源其实是来自麓川军和整个莽古山的盗匪。

无论是他个人的俸禄,还是士兵们的军粮,这些都是一些没有什么盈余的东西,姜榆罔也不会在这里做什么克扣的事情,反倒是时常拿出来自己的财物做一些补贴。

毕竟莽古堡的扩张太快,孟养城虽然因为较重的伤亡率而在供应有余力,但也经常跟不上莽古堡的扩张速度。

除此之外,还有依靠工匠们的产出与孟养一带的贸易所得。这些所得中,分发给情报部和工匠的大约占五成,剩余五成由姜榆罔统一管理。

所有的财物,零零总总计算下来有六千两左右白银,算是孟养这一带财富的相当一部分,经历了麓川军的搜刮,最终又来到了姜榆罔手上。

但姜榆罔真正个人保有的只有其中两千两。其他的银钱则是平均分给负责工匠的卢崇和张大可,负责军事的李显——他曾经是和姜榆罔两人是唯一在最初艰苦的战斗中活下来的小旗军官,还有负责情报的陈子羽和阿天。

这些人并没有直接使用这些银钱的权力,但是可以在姜榆罔授意后使用。

姜榆罔本来是想培养阿天作为单一的管理财物的人员的,但是眼下实在太缺乏人手,只能采用这种分散管理的方式降低风险。

“五十三本书实在太多,找到十本书就可以,之后多组织大家抄一抄书。”姜榆罔思考一番后,又补充道。

阿天看了看手中情报员们不成样子的字迹,有些为难道:“百户,如果大量依靠这些学生来抄书的话,未必代价太大,草纸和墨汁,我们的数量都是有限的。”

“那就去造草纸,造墨汁,以及造更好用的替代物。”姜榆罔干脆地回答:“其实我本来就是要找你来说这件事的。”

阿天瞪大了眼:“造草纸和墨汁?还有替代物?”

“草纸和墨汁并不难制造,我们现在莽古堡有这么多人,完全可以找到更多的人来做工匠,有多余的,就派人拿去阿瓦和蛮莫去卖。”姜榆罔说:“至于替代物,是一种叫做铅笔的东西,它不用使用墨汁就可以写字,相比毛笔,在使用上更简单。”

“铅笔?”阿天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说是铅笔,不如说是石墨笔,不过同样是你没有听说过的东西。”姜榆罔想解释,但又困于这东西的费解。

阿天摇摇头:“算了,你清楚就好···所以要怎么去做?交给卢崇吗?听说他们现在夜以继日地在生产鸟铳,晚上都要点起烛火工作到很晚。”

“不交给卢崇,而是让张大可来负责。”姜榆罔说:“我已经和卢崇谈过了,将现在的炼金院一分为三。”

“卢崇的炼金院,保留手艺最精湛的熟练武器工匠和冶炼师傅,继续负责武器的生产。”

“除此之外,一些不太精通武器工艺的工匠和大多手较生的新手工匠,归为张大可管理,负责各种日常物件的生产,这一部门我将其命名为:造物院。”姜榆罔向阿天介绍道。

“我打算把新工匠的培养和选拔的任务也交给大可,以便于不断挑选技艺精熟者加入炼金院。”

“最后,全部的建筑工匠归于刀云月刀师傅手下,负责莽古堡的建造和此后所有建筑的建造,这一部门称为:天工院。”姜榆罔说:“天工造物和炼金,三个部门共同构成了我们莽古堡的工业基础。”

阿天口中重复着“工业”两字,虽然姜榆罔没具体说,但她大概猜测到这里面的“工”是工匠的“工”,业是“产业”的“业”。

对她这个生活于十五世纪中叶,大明正统年间的“古人”来说,“工业”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但是她也隐约间能感受到这个概念中潜藏的无穷力量。

从最基本的金属冶炼,到后来进行修缮布面甲,再到逐步生产长刀,长矛,头盔和各种新农具与打猎用的武器,最后是精巧的新式火铳,定装弹和鸟铳,可能,这就是“工业”的力量吧。阿天这样想。


第六十四章 天工造物(中)(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