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2tshu.cc/10476/26.html

叮铃铃”声,就从梦里,被闹钟拉扯醒过来了。

严澹醒来后,并没有一般的,对梦中情景记得不太清楚,愈来愈模糊的常态,而是所有细节都清晰地历历在目,在脑海里也纤毫毕现。

那种感觉真实到令他诧异。其中还能回忆得起细节的,就包括陶清风身上的,大楚的服制。

大楚的男子行过冠礼后,以簪子盘住头顶的发,穿过头顶的冠纽。但又不像后来的大彣朝一般,把全部的头发都盘起来。大楚朝的男子,是“半散发”式的梁冠。

陶清风披着长发,头顶贯一根古朴的木簪,玉纽后还飘着两条绶带。

他身上穿的,是大楚的低级文官服制。大楚尚青,官员服饰以青为主色,低级文官衣袍是雪青色,一概以鸟类图案来指代品级。陶清风身上绣的是黄鹂,这是七品、八品的文官图案。

严澹思考,想必是看了《归宁皇后》预告片后,对小陶古装印象深刻。而历代朝中,最有君子气质的朝服,是大楚朝的缘故吧。

大概可以建议小陶以后,接一点大楚背景的古装剧去演,扮相会很美观。

自己在梦里,杜撰着,和陶清风成为了古代的人,制造了一场藏书楼的偶遇。还特别有逻辑,把梦里没有表现出来的细节,都想得非常清楚——比如,把陶清风梦成了一个家世清贫、却刻苦上进的学子,殿试钦点了探花,被分进吏部等待栓选,礼部的弘文局尤其看好他,陶清风也特别喜欢那些书……

至于自己,严澹则把自己梦成了一个钟鸣鼎食的国公府家的公子,和陶清风同榜同科,也在吏部等待栓选,自己更想去的是礼部的司仪部,可以接见很多外国使节,还可以教大臣们御前行止规范,多么有趣……

而在梦里,自己和陶清风的关系,梦成了时常相见,也彼此欣赏,却始终离朋友差那么一点的距离。陶清风似是不敢与自己相从稠密,而自己,也小心翼翼地,顾虑着他的自尊心……

所以自己叫他“广川兄”,他却始终没叫自己的表字,只称呼自己为“燕兄”。

等等,严澹心想,为什么自己的姓变成了“燕”?

姓燕?大楚?严澹觉得,莫名有点熟悉之感,却一时没往那方面想去,在脑海里像线头一样一闪而过。

另一点让他觉得真实到有些惭愧的是,梦里揽住陶清风的手感。因为他之前的确把陶清风抱起来过两次,知道他的重量、柔软度和……腰线的轮廓。

因为这个原因,严澹把这个梦,当做了自己被现实影响后的想象。是因为自己昨天在浴室里把小陶抱回床上去,才会做这样的梦?

梦里趁着陶清风睡在书架边,还揽着腰把人抱得怪紧的,这到底是什么诉求啊?即便已经从梦里醒来,想到那景象还是稍微有些脸红心跳。

随即他又被自己吓了一跳,不可思议地想:自己终于,终于会“脸红心跳”了?对着某个人?真实地产生了,“心跳”这种反应?

他定了定神,暗地对自己说,不要那么早定论,说不定只是一种应激……一种生理性方面,动物神经都会有的……

虽然严澹心知肚明,哪怕是生理反应,对自己来说,也非常……罕见了。

难道自己对小陶……严澹定了定神,不会的,应该是想多了。是因为抱着小陶时,身体产生了某种温暖的记忆,俶尔对某人升起一种短暂的好感,会在夕阳或者薄蔼中像是柳絮般,短暂暧昧一星半点的东西。然而那种东西,很快地,又像烟花闪过就熄灭了。虽然是很美妙的经验,但也非常短暂。人的一辈子里,会有许多次这种风一般抓不住,又确实存在过的奇妙感受。

严澹披衣下床洗漱,进客厅时,陶清风已经起身了。

陶清风今天可以自己从床上坐起。但还是做不了早餐,就坐在客厅里,看那本《崇安三十六年间大事要录》,共有一百八十卷,分为三册。

陶清风是想去看燕澹生更详细,包括他成了国子监祭酒的记载,却看到了很让他困惑惊疑的东西。

第39章 史料见律师不要死

《崇安三十六年间大事要录》, 这本书的作者, 是大楚乾岁年间的弘文局内阁学士秋行安。乾岁皇帝是崇安皇帝的儿子, 这本书成书时间,是乾岁十二年。编纂此书的秋行安搜罗的很多资料都非常有价值。有当时括时事记载和起居注、也有很多有名的私家记载,包括文集,传记, 行状,碑铭等。加上秋行安以两朝老臣,当世大儒的智慧, 去粗取j-i,ng,甄别遴选, 这本《崇安三十六年间大事要录》, 在史学界非常有价值。

虽然《崇安三十六年间大事要录》, 记载的就只是崇安一朝的大事,但由于崇安帝在位时间很长, 所以内容加起来甚至比几位皇帝在位时期的事件都多, 故而独立成册。三十六年,指的是从崇安五年, 至崇安四十一年所历经的, 基本上算是全方位展示崇安年间的风貌了。

陶清风在其中找到了燕澹生更为详细的描述。燕澹生在二十二岁的时候, 就更名为燕澹,没有说明理由,另外:最让陶清风惊讶的却是——

燕澹, 一生未留任何可考的文墨传世。就连学生记录老师语录的记载都不曾有。之所以这样笃定,是因为秋行安明确的注疏:惋惜燕公厚才,未留文墨传世。尝闻著书三百卷,藏于内室。燕公病中曰:焚之。亦不许学生录其言语行状。

著书三百卷,焚之……


第26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